杨雨荃

学生

人物事迹

杨雨荃,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,师从郑金龙副教授,主要开展电催化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机理研究方面工作,读研期间共参与撰写SCI论文17篇,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》、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、《Small》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;共申请发明专利5项,4项为学生第一发明人,1项为第二发明人(均已公开,现处于实质审查阶段);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次,其中发表英文报告3次,海报展出2次;荣获各类奖项13项,其中包含校长奖章、“挑战杯”国赛金奖、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国家级奖项2项,北京市“百强创业团队”等省部级奖项5项,“新研氢能英才”学业奖学金、“学术三分钟”演讲比赛银奖等校级奖项6项,以及包括北京市优秀毕业生、优秀三好研究生、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代表、研究生委员会委员在内的多项荣誉,受到北京科技大学学生表彰大会公开表彰。

作为北京科技大学郑金龙老师团队的核心成员,始终以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”为科研导向。针对传统析氢催化剂活性位点单一、稳定性不足等瓶颈问题,我创新性提出“空位-掺杂原子协同构建活性微区”理论,通过原子级结构设计与电子态调控策略,成功开发出新型钌(Ru)掺杂晶体-低晶复合催化剂(Ru-MoO3−x/Mo2AlB2),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包含中科院1区TOP期刊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》在内的5个国际知名期刊,并以学生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4项专利,为高效制氢材料研发提供了全新思路。

在深耕基础研究的同时,始终秉持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科研信念,作为创始人创立了“水上智氢”团队,带领团队突破实验室边界,将电催化材料研发成果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。面对全球淡水资源紧缺与“双碳”战略的双重挑战,从电解槽的三大关键部材:电极、隔膜和极板的技术革新出发,推出了原位电解海水制氢的专业行业解决方案,相关研究成果获第十四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金奖、北京市金奖、北京市“百强创业团队”等荣誉。

关注微信

管理登录

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©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100083 京公网安备:110402430062 | 京ICP备:13030111